因为地下厂房渗漏后,除了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外,还需要常年使用机械排水或抽湿机除湿,这样就造成电能消耗的增加。在地下厂房渗漏处理上,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治理。防就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身防水能力,并使地下厂房具有防止地下水渗入的能力。截指的是在地表设置排水沟、截洪沟等排水系统,迅速将地表水排走,以免地表水通过裂隙进入地下厂房。
地下防水体系,主要由结构防水和其他防水层防水两部分构成。结构防水好、结构密实,结构质量就好。结构防水好,结构质量就好,其他防水层在此基础上就是“锦上添花”。如果结构防水差,也预示着结构质量不好,其他防水层就可能是“雪上加霜”,成为结构隐患的遮蔽者。地下厂房不漏水,不等于结构质量没问题;地下厂房渗漏,则说明结构质量一定存在问题。
若下游独立排水沟中有难以疏通的地漏,需要在廊道地面新凿横向的排水沟,新凿的排水沟宽度在 20m 左右,而深度则略高出主排水沟,防止排水沟积水倒灌现象的出现。在排水沟中埋置PVC管,使其一侧与新地漏相连,另一侧与主排水沟相连。管道埋设好之后,在新凿的排水沟内回填防水砂浆。将廊道内的所有排水沟疏通清理干净后,仔细检查其积水情况,对部分有倒坡的排水沟用水泥砂浆找平,确保坡地的平顺和排水的顺畅,使得排水沟沟底不会存在过多的积水。
为增强地下厂房的防渗漏效果,在地下厂房建设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说: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不当、缝内清洗不干净、浇筑混凝土时下料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渗漏问题,其预防措施如下: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尽量减少施工缝,若为竖向的施工缝,则可留设在变形缝上,底板则连续浇筑;若为水平的施工缝,则应留设在距离底板 20~1000px 的范围内。若板墙的厚度较薄,采用凹缝或 V 形缝,不仅施工简单,且界面结合性较好,但清理难度大,但其仍然是当前工程施工中常采用的一种施工缝留设方法。若板墙厚度较厚,使用凸缝较好,其缺点是支模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