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槽引排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雷达检测提供的裂缝状况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的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
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的缝,或用冲击钻每隔2cm钻孔,为凿槽做准备;
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 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 cm厚;
埋管:在槽底埋设φ50弹簧半管直至边墙底部,用锌铁皮固定,边墙底部至纵向排水沟用φ50PVC圆管连接;
封填:分两种情况:针对于施工缝,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针对于衬砌裂缝,直接封填防水砂浆;
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建议厚度0.5~0.8cm;
养护:在14天内进行喷水养护。 防水砂浆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BR增强型防水剂:BR-2专用粉:砂:水=1:0.14:0.03:1:0.35。
二次衬砌后注浆
二次衬砌后有渗漏水时应采用二次衬砌内注浆,注浆应根据二次衬砌渗漏水情况布置,孔深为二次衬砌厚度的1/3~2/3之间。二次衬砌内注浆可采用电冲击锤成孔,专用注浆泵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可灌性好、粘结立强、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结石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浆液。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水=1:0.5:0.8;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范围内。注浆原则:由下部孔眼向上部孔眼压注,以确保地下水被封堵在二次衬砌背后;由无水地段向有水地段压注,由水少地段向水多地段压注,以使水流汇集,便于引排。
造成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的必要条件包括,一是衬砌壁后的围岩中存在各类地下水,如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断层水、承压水等;二是衬砌内部具有水流通道,如混凝土的泌水管路、施工缺陷造成的衬砌空隙或缝隙、衬砌应力裂缝等。该隧道中主要渗漏段的衬砌裂损、渗漏水病害,与这个地段的地质、水文条件具有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而衬砌裂损产生的裂缝是衬砌壁后的各类地下水流过衬砌的良好通道,因此衬砌裂损是产生渗漏水的重要原因。